盗汗怎么办,盗汗出汗多怎么办( 五 )


(1)多接触日光 , 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 。 可在户外活动 , 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。
(2)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。
(3)早产儿、双胎 , 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。
(4)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“夏天晒太阳 , 冬天吃D剂”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。
对于结核病引起的盗汗 ,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 , 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。
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 , 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。 小儿盗汗以后 , 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 , 及时换衣服 , 要动作轻快 , 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。 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 。 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 , 简称“ORS” , 或白开水加点食盐、糖 , 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 。 被褥也要经常晾晒 , 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 , 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。 此外 , 对易于盗汗的小儿 , 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 , 如日光浴、冷水浴等 , 以增强体质 , 提高适应能力 。 体质增强了 , 盗汗随之而止 , 这将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。

怎样用脐疗法治疗盗汗?
运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 , 在古今医学文献中介绍的很多 , 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 , 我们在临床实践中 , 也经常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 , 实践证明疗效确实肯定 , 尤其是对小儿盗汗症 , 收效更为满意 。 下面介绍几则治盗汗的脐疗方:
(1)五砂散:五倍子5份 , 辰砂1份 。 共研细末 , 贮瓶备用 。 用时取药散0.5~1克 , 用温水调成糊状 , 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 , 外以纱布覆盖 , 胶布固定 。 翌日晨起时取下 , 如无效可重复使用 , 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 。 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 , 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 , 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。
(2)五味敷剂:五倍子、赤石脂、没食子、煅龙骨、煅牡蛎各20克 , 辰砂1克 。 共研细末 , 贮瓶备用 。 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 , 用凉开水、食醋各半调匀 , 敷入脐中 , 纱布覆盖 , 胶布固定 , 翌晨去掉 。 每日一次 , 3~5天为一疗程 。 据《陕西中医》1985年第5期介绍 , 用本方治疗小儿顽固性盗汗118例 , 连敷3次 , 盗汗即止者48例;5次汗止者31例;6次汗止者21例;无效 6例(其中结核病患者3例) 。 愈后再次复发盗汗 , 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 , 无效者3例 。 本方无毒性 , 无副作用 , 具有较强的敛汗功能 , 各型盗汗均可使用 。
以上二方 , 均安全有效 , 盗汗者不妨一试 。

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养护?
中医认为 , “汗为心液” , 若盗汗长期不止 , 心阴耗伤十分严重 , 应积极治疗 。 在治疗的同时 , 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。 主要有以下几点:
(1)在药物治疗的同时 , 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 , 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 , 注意劳逸结合 。
(2)在饮食方面 , 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 , 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 。 如属阴虚、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 , 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 , 切勿饮酒 , 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 , 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