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深处的乏味日子

作者:黎荔
桃源深处的乏味日子
凡去过新西兰澳洲德国这些地广人稀的国家,印象最深的就是,山河辽阔,空气纯净,三五屋舍,点缀在平畴沃野之中,确实环境不错,但人太少,不热闹 。 国外的工作环境、人际关系较国内“简单”得多,有本事就能立足,下班后与三五好友聚聚餐,或回家享受天伦之乐,生活平淡有序,细水长流,无波无澜,节奏缓慢 。
而来华生活的外国人,普遍认为在中国一年遇见的“热闹”数量,胜过他们在国内二十年遇到的 。 中国就像一个人山人海的卖场集市,或头顶上在大放特放烟花的市民广场,各种华丽装饰的建筑流光溢采,四周是喧嚣的挤挤挨挨的人群,他们急急匆匆地走路带风、或者开车路怒 。 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故乡,每个村庄,每座城市,都正在发生着“炸裂”式的发展,充斥着不可思议的朝气与不可思议的巨变,日常生活天天大戏连台,各种事件跌宕如同过山车一样刺激 。 不知道谁撰了这么一副对联:“好山好水好寂寞,好脏好乱好快活”,上联写国外生活,下联写国内生活,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曾经在电视节目中传播过此联,对联描述的就是这两种反差巨大的生活方式 。
到底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好?其实没法简单比较,因为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。 如果要问我的态度的话,我想起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·吉本在写完《罗马帝国衰亡史》后,曾这样掷笔长叹:“那些历史记录读来乏味的国家的人民是幸福的” 。 这话说得大有深意 。 乏味的生活,就是安稳笃定、有规律的生活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一个个相似的日子排队到来,人们平静从容地生活在时间的流逝之中 。
【桃源深处的乏味日子】如果用这个标准来看,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,那种与外人间隔、不知今是何世的生活,应该也是乏味的吧?在桃源深处,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,一样的日子乏味雷同 。 一切都是那么单纯,没有税赋,没有战乱,没有沽名钓誉,也没有勾心斗角 。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,那么诚恳 。 人们过的日子,没有改朝换代、流离失所,没有战乱频繁、流血不断 。 人与人也无分贵贱,所有人都在一个波谱上,没有大起大落,没有你强我弱,没有歇斯底里的激昂,也没有心如死灰的绝望 。 人们与世隔绝,安宁和乐,在平凡无事、平静无波中好好生活着,在山水秘境处得到永恒的奖励 。

    推荐阅读